2007年6月19日 星期二

【YouTube】當車車的輪圈沒鎖好時...

本來想說,這種畫面只有在漫畫/卡通裡才會看到...

2007年6月14日 星期四

【F1新聞】Robert Kubica... 傷癒出院,單體車身功不可沒

BMW車手Robert Kubica在加拿大分站賽中遭遇了F1賽事10年來最嚴重的意外,但幸運的是他最終僅僅右腳踝扭傷,目前他已經康復出院,並表示希望能參加週末的美國站比賽。Kubica 的事故發生在上週日第27圈,當時他的賽車在經過髮夾彎前的直線道上與Toyota車手Jarno Trulli的賽車後輪接觸後騰空而起,接著在空中翻轉了一圈後以極高的速度撞上正面的護牆,之後又反彈回賽道的另一側。整輛賽車在強大的慣性衝擊下徹底解體,最終只剩下一個單體車身,幸運的是Kubica在裏面幾乎安然無恙。



救Kubica一命的正是F1賽車上最重要的車手安全保護設計:單體車身,它總共由12層碳纖維組成,在製造時更將一層層蜂窩狀的鋁質結構鋪設在兩層碳纖維之間,然後將其放入高溫高壓的烤箱烘烤,等待單體車身成型變硬大概需要兩個半小時,為了達到更高的強度要求,通常F1車隊會將烘烤的程式重複兩次以上。

從1985 年開始,國際汽聯FIA頒佈了撞擊結構和單體車身在負載情況下的動態和靜態撞擊測試規則,目前這些條款變得越來越苛刻。意外發生後BMW汽車競技部門主管 Mario Theissen對F1當前的安全標準給予了高度讚揚,指出如果在10年前,Robert Kubica肯定已經喪命。

在FIA 主席Mosley大力提倡比賽安全與禁用電子裝置的政策下、94年後的F1比賽也再沒有任何一位車手喪生。以現今的F1賽車安全標準來看,1994年5月 1日車神Ayrton Senna殞命的聖馬利諾站或許是「最後一站有F1車手喪生的比賽」,除了Ayrton Senna的意外之外、該比賽週末還發生了Roland Ratzenberger在排位賽時車禍死亡與Barrichello遭遇重大車禍的兩項意外。

「正如你看到的,我的狀況相當好」Kubica在出院後繼續說:「如果醫生確定OK,判斷我能參加接下來的比賽,我想前往美國Indianapolis參加比賽」。本週四Kubica將在Indianopolis賽道旁的醫學中心接受體能檢測,結果將最終決定他是否能夠參加美國分站賽?

此文章轉載至U-CAR

Kubica crash video...

2007年6月13日 星期三

【解惑篇】車車輪胎怎麼選???

哪一種輪胎好要由您平日駕駛習慣及環境來決定,甚至還要將靜肅性能列入考慮,
以原廠尺寸為基準,可以列出下列幾種胎種並對應幾種不同用車環境:

1. 一般街胎(非導向四季胎)

是一般最常用、經濟的胎種,如圖片中所示有著相當綿密且細小的胎塊,這種設計的優點是可以兼顧雨天排水性能及行路靜肅性能,且多半兼有相當高的耐磨耗性,調胎時也可前後左右對調,不受輪胎滾動方向影響,可以大幅增加磨耗管理後的耐用性,且多半有相當經濟實惠的價格,缺點則是在乾地的抓地力表現常是這幾個比較群內最差的一族,只要其他底盤零件做動良好且角度正常,一般行車則是絕對夠用,且能滿足普羅大眾。

2. 一般街胎(導向四季胎)

這種街胎也如照片中所示,很明顯的有單一的滾動方向,雖仍有大量且綿密的小胎塊來達成相當高的排水能力,但若是反向使用會造成相當差的濕地性能及噪音抑制性能,這種胎的好處與上述胎種相當,但通常有較佳的初期轉向反應,在操控性能上可以說多半比上述胎種好一些,缺點則是由於不能隨意定期調換位置,磨耗管理上會比上述胎種吃虧,不過基本上來說,一般用戶要求的基本性能都兼顧了,耐磨耗性能也多半相當高,算是上述胎款的乾、濕地轉向性能小小升級版本性能。

3. 一般街胎(非導向夏季胎)

這種夏季胎顧名思義即是犧牲部分排水性能換取較高的乾地抓地性能,用較大的踏面胎塊來提升對地摩擦面積進而提升乾地抓地性能,一般來說會有稍低的耐磨耗性,但就像要馬兒好就要多給碼兒吃吃草這種必要的交換觀念,這種胎雖有較高的乾地抓地性能,但又想維持較佳的靜肅性能,多半會有非導向設計,不過這樣市場定位的輪胎很少有非導向胎,選擇較少就是了。

4. 一般街胎(導向夏季胎)

如圖中所示,看起來就是有著單一滾動方向帶有較大胎塊的夏季胎種,雖提升了乾地的抓地性能,但總體來說仍有著相當綿密的排水溝槽,仍是相當普羅的設定,這種胎應該是目前改裝市場上最普遍的胎種,既有較高的乾地抓地性能,也兼顧了基本的濕地抓地性能,且有多種選擇,算是換胎時最常被青睞的胎種(尤以愛開"小小"快車的車主而言)。

5. 性能街胎

到這種等級時,導不導向、排水性好不好多半已經不是購胎者的選購重點,各廠家到這等級都有各有個性的設計,重點都是大幅強化乾地抓地性能,大大"藐視"排水性能、大幅無視靜肅性能及"大幅滑落"的耐磨耗性,不過,當然也有Bridgestone RE050那種例外的胎,雖有相當高的乾地抓地力,但也兼顧了些許的靜肅性能及排水性,通常這種等級的胎已經不是一般普羅大眾能接受的胎種,不常在彎道找極限的車主多半不能忍受這種胎的噪音及低耐磨耗性,且價格常常不斐,算是小眾市場。

6. 競技胎(有溝紋)

顧名思義,這種胎就已經是競技等級,不適合一般街道行駛用,一般有著最低限的胎紋用以排水,濕地性能與一般四季胎相比簡直是XX比雞腿,這種胎通常也有最差的耐磨耗性能,用最軟的橡膠來達到最高的踏面抓地力,價格極高、乾地性能極高、車上沒音響是這種胎的特徵,要買不一定買得到。

7. 競技胎(無溝紋)

人稱光頭胎或是slick,這種胎完全無視排水性能,根本不能在街道上使用(在許多國家違法),買這種胎的人是只用在賽道上,濕地性能、耐磨耗性能及噪音則是完全沒有被考量在這種胎種上,一般市場沒人要買這種爛胎。

以上文章轉載至 AutoTH 汽車技術網